您的位置: 首頁 >> 四川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試點,試出了啥?
截至2017年底,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080萬人,約占全省老年人口總數的62%,養老矛盾突出。去年10月,省民政廳確定在綿陽市、眉山市所有區縣,邛崍市、金堂縣、劍閣縣、遂寧安居區、蓬安縣、華鎣市、平昌縣等22個縣(市、區)開展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此項工作旨在探索符合四川農村實際、適應農村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服務新路子,力爭在2020年基本建成無償與有償服務相互補充、線上與線下互為一體、托底與普惠相互結合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一年來,各試點地區進行了哪些探索?破解了哪些難題?還有什么問題亟需解決?11月,記者進行了調查。
難題一:在哪養老?
多級關愛平臺實現老人“家門口養老”
“哥,你看我這紙花好看不?”“好看好看,比院子里開的花都好看。”眉山市東坡區白馬鎮金葉養老服務中心院壩里,86歲的周國全和86歲的周素芳兩兄妹正在打趣。
作為我省首個完成適老化改造的農村公辦養老機構——白馬鎮金葉養老服務中心處處彰顯溫馨、便利。70個房間都是雙人房間,帶衛生間,安裝了液晶電視,配備了空調。每個床位都安裝了升降扶手,所有家具的棱角都被打磨為圓角,每個房間還都安裝了呼叫器。
東坡區白馬鎮金葉養老服務中心的適老化升級改造,是我省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一個亮點,也代表著經濟較好地區的養老實踐。
“我們調研發現,很多農村老人想找活動場所,卻沒有地方可去。”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負責人說,一直以來,農村養老基本都以家庭為單位,公共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是我省養老事業存在的普遍現象,但農村表現更為嚴重,城鄉差距較大。目前,開展全省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的22個試點縣(市、區),有60歲以上人口276.2萬人、農村老年人口215.5萬人、占老年人口數78%,“破解將近8成的老人在哪養老的難題,成為試點地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相對于東坡區,地處山區的劍閣縣情況則比較嚴峻。該縣是我省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縣區之一,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農村老年人占比超過90%。試點開始后,劍閣縣將57個鄉鎮劃分為8大區域,8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通過適老化改造和功能設施完善,承載區域性養老服務需求;在農村聚居點設立養老服務點,負責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關愛和精神慰藉等工作,實現為老服務全覆蓋。
各試點地以農村敬老院為依托,科學規劃體系布局,加快推進區域性養老中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機構養老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建設日趨完備,農村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效用明顯。
難題二: 錢從哪兒來?
社會資本參與探索養老機構多種經營方式
“喝茶每位2元,吃飯4元。”11月20日下午,位于劍閣縣姚家鄉團結村的向陽山養老服務站里,70歲的袁西平忙前忙后,幫屋里的老人們倒茶續水。袁西平是村上的能人,家里新修的樓房很寬敞,平時老鄉們就愛到他家串門。
依托袁西平家的“天時地利”,姚家鄉在他家建起養老服務站,鄉上出錢置辦了電視、沙發、桌椅,袁大爺和老伴充當管理服務員,養老服務站搞得有聲有色。“建設管理養老服務站,鄉上給予袁大爺每年2000元的補貼。”分管養老工作的鄉紀委副書記譚雪梅說,以后服務站輻射的鄰里老人多了,政府還要在綜合考評的基礎上,給養老服務站提供部分運轉資金。
解決農村養老問題,資金保障同樣重要。為了做好農村養老試點工作,去年,省民政廳從中央分配我省福彩資金中切塊5400余萬元支持試點地區,而各試點地區也健全保障機制,加大了人力和資金投入。
綿陽全市各級加大對農村新建、改建、擴建的養老服務設施的資金支持,截至今年6月,各級已投入養老服務設施改造經費3476萬元,購買服務經費1263萬元,運營經費186萬元。蓬安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于補助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運行,對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100張床位以下的每年補助不低于5萬元、100至200張床位的每年補助不低于10萬元,對村級養老服務站每年補助不低于2萬元。劍閣縣拿出194萬元,設置公益性崗位、政府購買服務,配備了縣信息平臺專職管理員3名、鄉鎮民政協理員57名,敬老院工作人員28名。
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各試點地區開放農村社會養老服務市場,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辦養老機構市場化轉型,積極探索公建民營、公辦公營、民辦公助、合作經營等多種運營方式,讓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分中心建得起來、用得起來。
難題三:散居老人誰來照料?
本土隊伍和專業隊伍齊上陣
“李大娘,我們今天來幫你摘柑橘。”11月21日上午,趁著陽光明媚,洪雅縣中保鎮宋安村的互助養老服務小分隊來到留守空巢老人李素華家中。當天去李素華家幫忙的服務隊里有3位60歲到65歲的健康老人,服務隊不僅幫孤寡老人做家務,還幫重病老人干農活。
中保鎮區域內,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占23%。當地探索推出“愛心儲蓄 鄰里守望”積分制互助養老服務,按照“年輕的照顧年長,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原則,動員村級后備干部、黨員骨干及有一技之長的鄉村醫生、農村工匠、理發師等人員組建服務隊,全面覆蓋80歲以上無自理能力的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群體。目前,宋安村互助養老服務小分隊已籌建了低齡老人互助養老服務隊、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殘疾人志愿者服務隊等5個服務分隊,共計35人。
宋安村的做法,是我省農村養老服務試點中的一次有益探索,解決了大量散居農村老人怎么養老、誰來服務的問題。
農村老人大多分散居住,為解決農村散居特困老人、80歲以上空巢高齡老人等困難老人的服務需求,東坡區相繼在試點鄉鎮組建了銀齡服務隊、巾幗服務隊、專業服務隊和志愿者服務隊,以無償、低償、積分鼓勵等方式開展上門服務;江油市、三臺縣、鹽亭縣則充分發揮基層老年協會作用,為老服務達33668人次。
此外,各試點地注重專業化人才培養,通過人才隊伍規劃、集中培訓、合作培養等方式,大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隊伍素質。綿陽市與四川中醫藥高等?茖W校、四川幼師共同開展人員培訓、政策研究、學生就業等全方位合作;金堂縣實施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五年千人計劃”,建成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培訓近200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益西達瓦說,養老這個民生大事關乎千家萬戶、涉及每一個人,除了政府部門政策到位、措施落實,還應該營造全社會孝老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養老服務積極性,鼓勵各界人士和愛心企業投身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