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智慧養老綜合管理方案解析
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即將到來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因此,養老問題的嚴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一、概述
(1)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2015年中國0-14歲人口為22681萬人,2015年中國15-64歲人口為100347萬人,2005-2010年中國0-14歲人口逐年下降,2010年0-14歲人口達到近十年最低值,為22259萬人。2015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434萬人,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即將到來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力減少,因此,養老問題的嚴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
(2)對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顯,養老市場日趨擴大。
聯合國《世界人口統計》指出,2010年到2050年間,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由11%上升到21.9%,而中國則由12.3%上升到31.1%。這意味著中國在未來40年里的老齡化增長程度十分驚人。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當前城市老年人中42.8%擁有儲蓄存款,2020年我國僅離退休人員可用于購置住宅的資金可達2.8萬億元,2030年達到7.3萬億。隨著我國步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對待晚年生活的觀念和態度也在逐步發生變化。中國每年國有企業離退休職工快速增長,其中大部分職工對第二居所,養老居所有強烈需求和消費能力。目前養老服務總量不足,養老床位總數僅占全國老年人口的1.59%,不僅低于發達國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2%—3%的水平。
(3)國家政策—國家政策鼓勵發展養老服務設施。
2013年7月1日起,我國將實行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下稱為《老年法》)!独夏攴ā分,提出將老年人的宜居環境作為一項保障權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老年人服務需求,逐步增加對養老服務的投入。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財政、稅費、土地、融資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勵、扶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以新建、改建、租賃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設施。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文件要求,實施“互聯網+”養老工程。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智能終端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平臺、信息系統、APP應用、微信公眾號等,重點拓展遠程提醒和控制、自動報警和處置、動態監測和記錄等功能,規范數據接口,建設虛擬養老院。
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文件要求,智慧健康養老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能夠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
目前監護老年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視頻圖像監控設備進行遠程監控,但是這種方式侵犯了老年人的個人隱私,干擾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針對以上問題,本方案設計了基于Gps/北斗+LBS+A-Gps+Wifi定位技術的物聯網平臺,平臺使用穿戴式的手表定為定位終端,集合無線拉繩告警、人體活動探測器,智能床墊,智能健康設備,在保護老年人隱私的前提下,在有異常情況下,自動出發報警提醒,再觸發監控畫面開啟,且使得在老人發生安全問題時,能夠給老年人提供準確的定位和最及時的救護!
二、系統應用
2.1系統總體架構
圖:總體架構圖
總體技術架構方案說明:
系統運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智能呼叫、云技術、GPS定位技術等),創建“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并且涵蓋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第三方服務商、等多種養老形式。通過跨終端的數據互聯及同步,連通各部門及角色,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管理閉環,實現老人與子女、服務機構、醫護人員的信息交互,對老人的身體狀態,安全情況和日;顒舆M行有效監控,及時滿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
系統綜合運用信息平臺技術、智能物聯網集成技術、網絡數據傳輸技術等,滿足智能要了數據信息服務要求,建立統一存儲、統一應用、統一管理的信息服務體系。
系統利用數據接口和轉換技術,與智能化檢測設備集成,準確、可靠、方便的獲取健康體檢數據。
針對政府、機構、第三方服務商、老人家庭提供不同的平臺入口,滿足領導、運營人員、護工、老人、子女日常工作、生活需求。
系統預留與智慧醫療管理系統、健康管理系統對接接口。
2.2智慧養老機構綜合管理平臺
運營管理平臺支持運營人員完成日常機構運行工作,主要包括咨詢接待、居住管理、檔案管理、護理管理、員工管理、床位管理、費用管理以及基礎數據管理等。具體內容如下:
1、中央控制平臺:房態圖、老人信息統計。
2、查詢臺:機構介紹、床位及入住情況介紹、護理級別及服務介紹。
3、接待管理:咨詢接待、床位查詢、房態圖、預定管理、入住管理、換床/轉房、請假外出、請假審批。
4、老人檔案:基礎檔案、健康檔案。
5、護理管理:護理記錄、老人生活記錄、交接班管理、護理員-床位、床位-護理員、護理員-老人。
6、員工管理:護理人員管理。
7、統計分析:護理情況統計、信息統計、入住統計。
8、床位管理:樓宇管理、房間管理、床位信息、床位查詢
9、數據維護:房間類型、護理級別、護理項目類型、護理項目類型老人生活記錄類型。
10、費用設置:系統費項定義、月費用標準定義、入住費項初始定義、儀表收費標準、房間儀表管理、階段性費用設定、合并分組設置、消費服務記錄、預付款管理。
11、平臺管理:用戶管理、機構管理、角色管理、用戶角色分配、角色權限分配、異常處理。
2.3智慧養老居家綜合管理平臺
居家養老管理子平臺支持運營人員完成居家養老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會員管理、健康管理、風險評估、定位管理、睡眠管理、物聯網管理、員工管理、統計分析、基礎數據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1、健康管理:健康檔案、健康評估、健康體檢、健康干預隨訪、慢病專項管理、健康數據錄入、健康中心、家庭醫生等模塊。
2、會員管理:用戶檔案、會員卡管理、會員檔案、充值/退卡、消費管理、主動關懷、商品購買等信息
3、風險評估:缺血性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中醫體質評估,可以對會員進行定性的評估。
4、定位管理:定位信息管理、緊急呼救、即時定位、行動軌跡、電子圍欄,安防告警、接警處理。
5、睡眠管理:通過睡眠監控設備實現對老人睡眠狀態、起床/離床時間、無呼吸次數等信息的健康。
6、物聯網管理:一體機設備管理、理療設備管理、養生設備管理一卡通管理、智能手表設備、睡眠健康設備管理。
7、員工管理:健康管理師的維護、審核等,只有通過資質審核及備案的健康管理師或醫生方可上線為會員提供健康服務。
8、統計分析:檢測情況統計、一體機檢測情況統計、會員交易查詢、會員消費統計等,通過對業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服務。
9、基礎數據維護:會員等級、服務項目以及會員服務的設置,滿足不同居家服務機構運營工作需要。
10、日間照料:接待管理、老人管理、入托管理、收費管理、員工管理、資料管理等模塊內容。
2.4智慧養老第三方服務管理平臺(家政服務)
第三方服務平臺主要為居家養老單位及第三方服務商提供如下功能,包括:服務商管理、客戶管理、服務項目管理、服務人員管理、合同到期提醒、體檢到期提醒、保險到期提醒、服務訂單受理、服務工單管理、服務工單執行、服務工單評價。具體內容如下:
1、服務商管理:為居家養老單位提供整合第三方服務資源入口,用于維護居家養老單位整合的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項目以及服務的人員信息。
2、客戶管理:針對呼叫中心接入的客戶,對其客戶信息進行維護及管理。
3、服務項目管理:查看居家養老單位整合的所有服務商所提供的項目信息,包括服務內容、收費、聯系方式等。
4、到期提醒:針對服務人員合同、體檢以及保險信息進行維護并提供服務商相關信息到期日。
5、服務人員信息:展示服務商所有服務人員基本信息及詳細信息,并根據服務人員評價及之前接單情況進行排序。
6、服務訂單受理:呼叫坐席人員通過呼叫中心獲取客戶詳細需求內容,并可根據客戶需求下發服務工單。
7、服務工單管理:第三方服務商通過服務工單管理,維護當前工單信息用于管理工單的各類狀態。
8、服務工單評價:對已完成的工單進行客戶回訪,并完成工單的最終評價。評價結果將作為后續服務人員登記評價的依據。
9、呼叫中心:采用云呼叫方式進行部署,實現呼叫彈屏、語音記錄等問題。
10、政府監管系統接入:政府相關部門可查看老人、服務商、志愿者、工單、營業額等統計;可清楚掌握項目具體情況。
系統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采用創新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通過中控平臺、運營管理平臺,結合PC、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通過接待管理、床位管理、健康管理、工作安排、財務管理、數據維護、信息統計等模塊將工作流程融入到信息化平臺當中,提升機構運營水平。
(來源:今日頭條)